2022年,超市行业发生了这些大事

时间:2023-01-03    来源:联商网    阅读次数:954


不知不觉,2022年已然进入尾声。回首这一年来,实体零售在最复杂、最困难的形势下,经受了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超市业态,更是深陷周期性低谷,行业充满着不确定性。

超市企业普遍出现业绩承压,进而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关店止损以及重大人事调整,部分企业甚至遭遇资本减持。与此同时,一些上市企业基于战略转型需要,出现了主动剥离零售业务的“腾笼换鸟”之举……

在年终岁尾之际,《联商网》特意以关键词的形式梳理了2022年超市行业的一众大事,以供业内同仁回顾与深思。


01业绩承压


 从超市上市企业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过半数企业出现亏损,超六成企业净利下滑。其中,永辉超市亏损最多,高达8.87亿元。与此同时,联华超市、中百集团、华联综超、人人乐均出现超亿元亏损。



曾经的“超市一哥”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也出现了营收净利双降的不利情况。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中期业绩显示,高鑫零售实现营收406.11亿元,同比下降2.22%;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下降158.97%。这也是上市以来,高鑫零售首次出现中报亏损。

不止如此,一些区域零售企业也纷纷出现业绩承压的情况。第三季度,河南濮阳绿城超市可比门店销售下滑10%,毛利额下滑17%。今年10月份,信阳西亚和美客流大约同比下降20%,销售同比下降10%。

谈及业绩不佳的原因,无外乎疫情反复经济承压、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减弱、社区团购和直播带货等新渠道冲击等等。不过,在这些共性因素之下,红旗连锁、家家悦和三江购物等超市企业依旧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并在同行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实现净利过亿。

这也正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所言,对企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还是企业自身,持续保持价值创造能力,尤其是商品力,是实体零售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础。


02关店收缩


 在业绩承压的不利形势下,实体商超纷纷开始战略收缩,关店止损。



今年前三季度,家乐福中国关店54家,家家悦关店37家,北京京客隆关店34家,永辉关店17家……仅今年上半年,步步高就关店23家,中百集团关店58家,联华超市关店146家……

就在日前,步步高宣布重大战略调整,超市业态自2022年四季度开始,通过关停并转从四川市场全面退出,江西市场大幅收缩至新余、萍乡、宜春三地;湖南、广西两省也将同步关停并转低效亏损门店。

在稍早之前,11月底,京东七鲜也被曝进行战略收缩。据悉,七鲜目前仅保留京津冀、大湾区重点区域运营,长沙、西安等非核心区域已关停退出。未来,七鲜重点深耕京津冀和大湾区两个区域。

与此同时,绿地优选也被曝大规模关店收缩。目前,开业门店仅剩8家,分别是上海5家,北京、重庆、济南各剩1家。而在高光时期,绿地优选布局了全国23个重点城市,门店规模近百家。

而在更早的10月初,盒马邻里再关杭州、南京两城,仅保留上海部分门店。这是继今年4月裁撤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四城之后,盒马邻里的又一大动作。至此,曾被盒马CEO侯毅视为“未来十年,盒马最重要的业务”的盒马邻里,彻底迎来大溃败。

对于超市业态来说,烧钱跑规模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控制亏损,追求经营效益”的稳健务实策略已成为业内共识。

此外,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店闭店也是今年业内一大重磅新闻。因与业主方未就续约问题达成一致,春熙店将于今年12月31日后终止经营。作为伊藤洋华堂中国首店,春熙店已经营25年之久,其业绩一直表现亮眼。如今即将闭店,亦颇令人唏嘘。


03资本减持
 

面对行业困境,历来逐利嗜血的资本也必然不会坐以待毙,减持便成为意料之中的动作。



今年4月份,腾讯系、京东系资本相继在步步高股价达到近期高点之后减持套现,虽然相比买入价格,二者依旧亏损。但联想到之后步步高发布的业绩巨亏消息和股价暴跌态势,二者的高位减持动作堪称“精准”,此举也饱受坊间质疑。

此后不久,步步高被曝资金链问题,若不是湖南国资出手相救,步步高凶多吉少。

与此同时,作为实体商超的头部企业,永辉超市也进行同业投资,入股了中百集团和红旗连锁。进入9月份以后,中百集团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收获6个涨停板,股价飙升至近两年内的高位。恰在此时,中百第二大股东永辉出手了,在一周之内便减持了中百集团3.69%的股份。此后,永辉的减持动作一直在持续。

截至12月9日,永辉超市已经累计减持中百集团股份比例达14.87%。在自身业绩重压之下,永辉的减持动作意在甩掉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包袱,无疑算是一种“自救”。

此外,10月10日,上海宝银旗下基金也减持了新华百货1.01%的股份。从资本趋利避害的特性来看,对超市企业未来盈利预期的看衰,是资本退出的真正原因。


04换帅

 
今年以来,不少超市企业进行了换帅,除了正常的新老交替,更多的人事变动是业绩未达预期而进行的主动调整。

近日,中百集团正式换帅,汪梅方出任董事长,张俊出任总经理。在此之前,汪梅方与张俊分别为中百集团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二人履新可谓临危受命,目前,中百集团业绩承压,又遭遇二股东永辉不断减持,原董事长李军于本月初正式辞职。二人能否带领中百集团走上正轨,仍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10月11日,北京超市发换帅。李燕川到龄退休,王增庆正式出任超市发董事长。在此之前,王增庆曾在超市发总经理的位置上历练多年,此次换帅也是超市发正常的新老交替。

与超市发不同,家乐福中国的换帅或许就与业绩未达预期有关了。9月20日消息,苏宁易购副总裁龚震宇兼任家乐福(中国)CEO,原CEO田睿调任苏宁营销总部副总裁,负责店面筹建工作。田睿掌舵的三年,家乐福中国力图破局,但效果并未达预期:门店净减少54家,亏损情况未好转。

另外,小润发的换帅也是非常规人事调整。7月底,有媒体曝出,原小润发总经理袁彬不再负责小润发业务,新任业务操盘手为张皓明,是原大润发Super(中润发)负责人,早期在盒马体系中负责自营盒饭外卖业务。此时,距离小润发首店亮相不到两年时间,其模式尚未跑通。此时,调来已经跑通中润发模式的张皓明,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在便利店领域,今年5月份,7-ELEVEn中国发生高层人事变动。原7-ELEVEn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已返回日本,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新任董事长由原7-ELEVEn中国CFO、总经理严茜接替。

另外,原中国大陆全家便利店执行长林建宏离职已有一年,虽然全家仍未公布正式继任者,但媒体爆料,中国全家董事长魏应行之子魏士杰已低调接棒。


05腾笼换鸟
 

在股市,企业腾笼换鸟的资本运作现象比较常见。企业买壳可以借壳上市,卖壳则可以补充现金流。

今年2月,安德利发布重组公告,合计控制亚锦科技51%的表决权,正式控股南孚电池。6月28日,安德利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为“安孚科技”。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安德利正式剥离零售主业,转型电池业务。安德利创始人陈学高经过闪转腾挪拿回了零售业务,虽然这块业务近两年表现不佳,但离开股市江湖,或可重获新生。

无独有偶,今年4月21日,新华都将旗下11家商超子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控股股东新华都实业,转型为电商运营企业。从线下到线上,从重资产到轻资产,新华都最终剥离零售业务。与

安德利类似,华联综超也完成了剥离零售业务的资本运作。10月18日,华联综超发布公告称,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证监会核准批复。华联综超向控股股东出售现有全部商超零售等资产,并发行股份作价115亿元收购创新金属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华联综超主营业务由超市零售变更为铝合金及其制品的研发制造。12月21日起由“华联综超”证券简称变更为“创新新材”。


06围猎会员店
 

2022年,仓储会员店赛道持续火热,各路玩家积极围猎。

这一年来,山姆迅猛扩张,开出6家新店,门店总数已达42家;麦德龙也在加速改造,目前拥有会员店24家;Costco目前已开业门店2家,在建门店超8家;盒马X会员店也在积极布局,目前门店总数已达8家;其他如家乐福、fudi、家家悦等等也在积极发育。

今年11月份,仓储会员店赛道再添重量级玩家,大润发正式入局。M会员商店全国首店将落子扬州,计划于2023年4月正式开业。从山姆和Costco的亮眼业绩,已经证明了会员店模式的盈利性和可行性。作为未来大卖场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会员店面向中高端客户做差异化,也是大润发的一个必然选择。

不过,目前本土企业对于会员店业态尚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仍未有一家本土零售企业跑通会员店模式,实现盈利。对于仓储会员店的核心价值的认知与能力支撑的建立尚需时日,对供应链和业态经营能力方面仍需培育。


07入局折扣店
 

近两年,折扣店成为商超转型新选择。



2021年7月,家家悦在济宁开出首家折扣店;2021年8月,人人乐在深圳和天津开出2家折扣店;2021年10月,盒马首家生鲜奥莱开业;2021年11月,华冠在北京房山区开出首家折扣店;2022年8月,物美试水折扣店,首家美淘低调开业,主打物美大卖场的换季商品,和销售完不会再上货的汰换商品,临期商品占比30%;2022年10月,冠超市宣布推出旗下折扣店品牌“冠派客”,首家门店在福州开业……

从入局折扣店的连锁超市企业情况来看,除了盒马奥莱已开业50余家,其余都还处于试水和探索阶段,尚未有成熟模式出现。

不论是试水仓储会员店还是入局折扣店,超市企业都是在破局求生,在行业周期困境之下,必须尝试各种业态才有找到出路的希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强调,折扣店不是一种仅销售低价格商品的零售业,而是超市发展中的创新业态。折扣店业态的创新性是建立在可持续向顾客提供低价格商品的经营体系,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竞争战略上。

折扣店之争,归根结底是“效率”之争。正如生鲜传奇董事长王卫所言:“折扣店的核心不是更便宜,而是更有效率,效率靠控制成本来变现。”


写在最后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疫情防控政策迎来巨变。对于实体零售来说,即将到来的2023年,可能形势会依旧严峻。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超市发原董事长李燕川所强调的那样,零售商需要未雨绸缪,摆正心态,保持冷静。未来零售的版图不在天上,不在地下,而在老百姓的心中。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存亡的关键。